当前位置:首页 > 民艺快讯

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传承人情况
[发布时间:2008-09-04 11:59:45 ][阅读次数:19162 次]
  
 
 
 
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传承人情况
 
 
 
    盖州高跷秧歌
 
    王新惠,生于1937年,现住于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花园坨村,秧歌师承郭锡成、姜运德、孙洪池,鼓乐师承孙荣政,授徒于曹兴权,曹兴权又授徒于陈君等。
   
    王吉先,下跷,生于1968年,现住于太阳升办事处史屯,秧歌师承曹兴泉,率辽南高跷艺术团(20多人)。逢节演出,演出地点多在广州、上海、南宁、天津,曾在北京龙潭庙会高跷秧歌赛会上获龙潭杯一等奖。
 
 
    盖州皮影戏
 
    张永夫,男,生于1938年,卒于2007年。原盖州市文化局干部,擅长四胡等乐器演奏和刻制皮影,搜集清代以来的民间皮影四千余件,撰写皮影学术论文,发表于《民间文学》、《群众文化》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将盖州皮影戏介绍到国内外,使盖州皮影在全国皮影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敏,女,生于1960年,盖州市北关街。张永夫妻子,现为盖州市民间皮影艺术团团长,集操影、演唱于一身,对盖州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学义,男,生于1941年,盖州市榜式堡镇东岔沟村。
 
    张学新,男,生于1944年,盖州市榜式堡镇东岔沟村。他们擅长操演,多次在省皮影调演中获奖,是盖州皮影界八十年代后的代表人物。
   
 
    营口评书
   
    袁阔成、袁田。
   
 
    盖州风筝
 
    赵永邦 ,男 ,1875年出生;
 
    赵福仁,男,1915年出生,高中文化;;
  
    赵秉泉,男,1946年出生,初中毕业。
   
 
    营口陈氏面塑
   
    陈群:陈氏面塑第五代传人1957年生。
    1962年五岁时,从师祖父陈氏面塑第四代传人陈德宽。
    1967年12岁时,能独立捏塑单体面人、小动物和简单祭祀品。
    1976年---1979年读初中时,喜爱美术,由于粮食紧张,常用黄泥捏塑。面塑技艺大有长进。
    1979年参加工作后,自学雕塑理论,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面塑,并着手创作双体、多体组合的题材,面塑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988年后发掘传统面塑,研究捏塑祭祀礼品。陈氏面塑恢复了传统项目。
    1989年在营口文联举办陈氏面塑艺术展。
    1994年在望儿山母亲节举办展览并现场献艺,以后多次在大型庙会上展出献艺。
    2000年创作面塑作坊和展销点,同年被有关部门评为高级工艺师。
    2007年5月陈氏面塑工艺被列为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营口津式高跷
   
    高士秋(1936年生)、柴绶来(1936年生)现住营口市渔市街渔市街道西大庙社区。是原渔轮厂秧歌队主要成员,现退休。高士秋、柴绶来在渔市办事处秧歌队担任辅导员,渔市秧歌队是一支群众健身舞蹈队,也扭大秧歌,但不成体系,有少数人会一些天津高跷动作,大部分人扭地秧歌。高士秋、柴绶来正在物色培养新的传承人。
   
 
    营口鼓乐
 
    刘振义, 1914年生,原籍营口县,少年时跟海城县太平堡著名鼓乐老艺人纪德功学艺。从事民间鼓乐60多年谙熟公尺谱,笙、管、咔戏、大唢呐等乐器演奏技巧娴熟。能独奏、合奏或为戏曲、秧歌伴奏,在营口地区和海城一带有较高的知名度,1988年随辽宁鼓乐团进京参加第六届华夏之声辽宁民间鼓吹乐音乐会演出,演出曲目《大红梅》在京城引起轰动,荣获优秀演出奖;1989年在艺术科研民乐集成工作中,荣获一等奖。为此受到营口市人民政府表奖是著名民间艺人,目前是“营口鼓乐”资历最老的传承人。现收藏有汉吹曲等(工尺谱)80多首。获营口市人民政府“优秀民间艺人”奖。
   
    林生印,1963年生,盖州梁屯人,林家主要传承人。其祖父林全枝曾是著名民间鼓乐家张发第四代门徒,精通唢呐笙管,又很熟练影调,曾在省辽南戏剧团任演奏员多年。祖父逝后,他与父亲林玉书、叔林玉田、堂弟林生臣构成林家世袭鼓乐班四大梁柱,继承祖父高超技艺,又将精华传承给儿子林永川、侄林永柏。林家鼓乐后继有人,他们常活动于盖州东部山区,颇受广大群众欢迎。
 
    陈文刚,1978年生,大石桥人,其祖父陈宪章(1908—2004年)曾与辽南著名民间鼓乐演奏家号称“南霸天”的师傅学得了一身好技艺,其父陈泰生(1947——2006年),继承父亲技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组建新型鼓乐班——百花艺术团,并参加了2006年辽宁省鼓乐展演获奖。文刚自幼跟祖父、父亲学艺,12岁考入营口戏校,13岁入伍于沈阳8126部队文工团拉板胡吹唢呐,多次参加沈阳军区文艺汇演并多次获奖。部队复员后成为百花艺术团的骨干。父逝后,继承父业,“百花”盛开,闻名遐迩。
 
    王学友,1935年生,现住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自幼跟父亲(著名民间鼓乐演奏家艺名王三伴)学艺,13岁就能全面掌握唢呐演奏技巧。20岁成为王家鼓乐班栋梁,善吹善咔,经常随父活动于沈阳、辽阳、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地。父逝后继承父业在熊岳独立王家鼓乐坊,专事鼓乐生涯,颇有名气。并将其子王盛远、王盛波、女儿王晓红培养成新一代鼓乐演奏员。
  
 
 
    营口剪纸
 
    靳雪芬:中国剪纸文化促进会会员、省剪纸学会会员、营口市剪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优秀民间艺人、表作有《百猫图》(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百蝶图》、《九龙图》、《百猴图》等。作品省市展览比赛中获奖。
 
    滕振国:省剪纸协学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剪纸作品展览,《麻姑献宝》,在中、日韩文化交流展览中获银奖。
    据普查了解到,滕振国是目前营口地区唯一掌握皮影的镂刻、技艺的民间艺人。
 
 
    营口布贴
 
 
    靳雪艳:是靳氏布贴的主要传承人,在继承祖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完善和发展布贴工艺。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腊梅布艺工作室”,带有徒弟十几人,为营口布贴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她的作品多次在省、市展览比赛中获奖。作品《和谐》被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收藏。“腊梅布艺”作品被营口市政府定为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
    靳雪艳现任辽宁省剪纸协会副会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营口剪纸协会会长等职。省优秀民间艺人。本人曾多次被《环球时报》、《北京晚报》、《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为“红旗小学”特色学校、少年宫课外活动、社区传统文化教育授课。
   
    张秀梅:是营口布贴画的另一传承人。70年代拜安徽尚涂县文化馆美术专家杭法基为师。把安徽布贴画工艺带入营口,并在营口传承发展。她的布贴画作品经常发表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在省、市展览比赛中获奖,有的作品馈赠国外友人。营口电视台曾推出专题片《张秀梅的多彩世界》,本人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大词典。被编入老边区地方志“文化篇”。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她带有徒弟十几个人,并常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课堂授课。
 
    马笙:(1939年出生)是营口市布贴画的又一传承人。祖籍辽宁省辽阳人、小时迁徙兰州,1995年到营口定居。现为营口市诗词学会理事、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特聘书画家、辽宁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营口市剪纸协会副会长。
    马笙自幼喜欢文学、书画,在西北受到秦陇民间文化影响,吸收西北玩具布老虎、面具、刺绣等文化元素用于布贴。后开始研究布贴画。最先将布贴画用画轴装裱。由于她有文学功底、又会画国画、并写一手好书法(软笔),因而她的布贴画作品很有韵味。布贴画《丝瓜图》、《鱼家女》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和廖静文女士收藏。《贵夫人》被营口市市长访问韩国时作为文化交流礼品。作品多次在省、市展览比赛中获奖。营口电视台三次专题采访、播放、北方晨报、营口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她带有徒弟,其中徒弟李吉光的作品在市级展览中获二等奖。
 
 
    盖州辽剧音乐
 
    温桂芬,女,省剧协会员,1928年生,盖州市人,1936年毕业于营口市女子师范学校。后从事音乐教育,1972年,调入县剧团从事音乐工作,后到辽南剧团任音乐创作员兼副团长。创作过《半庙询》、《争婚记》、《望儿山》等多部辽剧(音乐)创作。是本地区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皮影戏、辽剧音乐研究和创作的老艺术家。
 
 
    盖州石氏泥塑
 
    石忠英,辽宁省盖州市高屯镇大胡峪村人,1946年4月8日生,还乡青年(初中学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1972年任村教师,1978年任镇报道员、广播站站长,现已退休。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泥塑是受祖传,在省、市发表过文学作品,曾有文章获奖。并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泥塑,使泥塑技艺逐渐成熟,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别是以其广泛的涉猎、丰富的学识、神奇的天资,能给物象赋予了出人意料的表现力和感人至深的情感。作品具有撼人心弦、爱不释手的神韵。目前,其既能创作出玩于股掌的泥哨,又能雕塑丈余的神像。表现物象天上地下无所不容,各个传神入化,让人拍手叫绝。他不但擅长泥塑,而且根雕、剪纸、木雕等皆精通。石忠英曾是盖州市文联理事、营口市文学学会会员、营口市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杂技协会会员、《农民日报》社大地书画院会员、江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营口市民间艺人。其泥塑《高跷会》获营口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根雕《奔驰》获辽宁省第六届花展佳作奖;书法作品获中国书画研究院等单位一等奖或金奖;辽宁电视台、营口电视台曾先后播放了石忠英泥塑艺术专题片;《辽宁群众文化》刊登了《花开崖头更觉美》的专访,专题报道了石忠英的泥塑艺术。
 
 
    营口传统木浮雕工艺
 
    高谊长,第四代传承人,1956年出生,大专文化,曾在营口工艺美术厂、火柴厂任设计师。现从事个体工艺美术工作。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被辽宁省人事厅授予工艺美术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组织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民间工艺品展览。
 
 
    营口彩色剪纸工艺
 
    滕振国,营口彩色剪纸第四代传人,1939年生,原籍河北省承德县。营口市仪器厂退休工人。现住营口市西市区胜利街利群社区。辽宁省剪纸协学会会员;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多次入选省、市剪纸作品展览,有作品《麻姑献宝》,在中、日韩文化交流展览中获银奖。
    据普查了解到,滕振国是目前营口地区唯一掌握皮影的镂刻、技艺的民间艺人。
 

主办单位:营口市群众艺术馆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

社区活动 | 群众文化 | 培训辅导 | 艺术欣赏 | 咨询指导 | 美术书法摄影